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欧洲杯 暑期举办“扎根祖国大地实践行”系列活动。百余名经管学子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秉持“经邦济世、励商弘文”的学院使命,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骏,数字经济与管理系周江华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王海成副教授,金融系陈夙博士,双肩挑辅导员李论、徐凯歌,学生事务助理康昊然等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奔赴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四川、贵州、宁夏等多个省份,在行走中求真知,在实践中长才干,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溯红色血脉,传革命薪火
追寻历史足迹,方能明晰未来方向。本次社会实践将红色研学置于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在贵州遵义,“遵师重蹈”实践队走进茅台渡口、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群和苟坝会议旧址,认真聆听红军三渡赤水的红色历史和红军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壮烈事迹,身临其境地感悟中国革命在生死攸关之际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必然。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法宝。
在福建泉州,“闽潮红韵”实践队深入探寻“晋江经验”的成功密码。他们走进晋江经验馆,系统学习“晋江经验”的理论精髓。他们走访民营企业集群,在恒安集团、盼盼集团、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亲眼见证了爱拼敢赢、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将一个贫困县打造为经济强市。
在浙江安吉,“绿林吉行”实践队深学“两山”理念,体悟“千万工程”。在浙江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队员们直观感受了余村从“靠山吃山”的矿山经济到“养山富山”的生态经济的蝶变历程,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哲学。队员们认识到,“两山”理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践行。
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到晋江经验的总结发展,再到“两山”理念的深入践行,学子们清晰地看到了一条一脉相承的思想主线: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立足国情、尊重实践、勇于创新、团结奋斗,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正是“行为世范”——以史为鉴、为国担当的生动体现。
访时代企业,察发展脉搏
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是经管学子砥砺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多支实践队深入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企业一线,近距离观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渝川汇鳞”实践队走进重庆永川数字产业园,在产业园云谷展厅了解大数据产业园的创新运营模式,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重庆磐谷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感受民族工业企业的匠心精神,在永川科技片场达瓦科技有限公司、九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爱奇艺(永川)文创产业园、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川流不息数字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数字化企业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队员们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前沿应用场景中,直观感受了数字技术如何为传统产业赋能,重塑经济格局。
“绿林吉行”实践队走进“中国椅业之乡”的龙头企业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展览大楼家居产品展示厅和研发中心最新营销产品展览区,与企业规划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ESG部门、营销部门、跨境电商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了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出海和精益管理,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遵师重蹈”实践队走进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探究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履行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通过对品牌营销、生产体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调研,队员们对“文化出海”与“数字赋能”的双轮驱动战略、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和适应数字化浪潮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从工业反哺农业到深化“镇级1+1+1”帮扶机制的四次机制迭代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鲜活的案例,让课堂上学习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模型变得立体而深刻。学生们积极地与企业高管探讨发展战略,为企业面临的挑战献计献策。这正是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指导实践的“师”之能力的过程,是“学为人师”在商业领域的具体实践。
传经邦之道,亮学子心灯
作为根植于百年师范名校的经管学院,服务教育、反哺社会是其与生俱来的使命。多支实践队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将专业的财经知识带入中小学课堂,播撒希望的种子。
作为“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实践调研系列活动之一,“宁聚北师情 四有贺兰行”实践队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通过多场座谈会、个人深度访谈、课堂观摩与社团参观等方式,从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多个视角,系统梳理了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马翠玲老师作为“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金质奖章获得者的生动实践。队员们用镜头和笔触记录马老师三十四载的教育人生,用脚步和心灵丈量师者的精神高度,立志要以“四有”好老师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夏日冀行”实践队、“川北励志营”实践队和“闽潮红韵”实践队分别奔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家小学和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工会暑期托育班开展支教活动。队员们将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付诸教育实践,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财商启蒙”与“经济科普”特色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游戏,带领孩子们认识基本经济概念,思考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这不仅是对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经管学子对北师大“师范”本色的坚守与传承。通过教书育人这一最直接的方式,经管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为人师”的责任与光荣,将专业的种子播撒在更广袤的土地上,点亮了更多孩子心中的梦想之灯。
赴基层一线,悟民生冷暖
经济学的研究终点是民生福祉,公共管理的实践核心是服务人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理解中国社会治理脉络的关键。
作为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星辰励行”就业实习系列活动之一,“伊林砺行”实践队立足基层岗位实践,深入教育局教研办公室、党委办与团委办等部门开展政务工作和志愿服务,参与爱国村党建助农活动等基层治理实践活动,在为民服务中深化对“民生为本”的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学院10余名学生入选学校2025年“发展·助航”大学生政务实岗锻炼计划,赴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商务局、文化发展促进中心、纪委监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福建省福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黄桥街道办事处等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政务实践。在琐碎而复杂的基层事务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将宏观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深刻体会到每一项决策背后所牵动的民生温度。
从全国各地到国家首都,不同的岗位让学生们对“经世济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真正的“经世”,必须植根于对“民”的深切关怀;有效的“济民”,则需要科学、务实、深入一线的“世”之方略。这种扎根人民、服务奉献的精神,正是“行为世范”的最高境界,是未来国家栋梁必须具备的品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欧洲杯 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缩影,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学子们在实践的熔炉中,将理论知识淬炼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他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时代的洞察、对教育的赤诚和对民生的关切,从祖国各地满载而归。这段宝贵的经历,必将激励他们在“经世济民,知行合一”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实,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党委办公室
责编:张晶琪
审核:韩丽丽、王骏